交換計劃經驗分享

一些敬文書院的學生在交流期間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並希望與大家分享令他們大開眼界的經驗。他們結識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世界觀的朋友,體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學會了離家獨立──這些都是在書本上難以獲得的收穫。

 

一起閱讀他們的故事,與他們一同沉醉在景點的美景之中,感受其喜悅和熱情,並開始計劃你的學習旅程吧!

學生: 陳思穎 (統計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丹麥理工大學(又譯丹麥科技大學/丹麥技術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二學期

 

對我來說,在丹麥理工大學(DTU)交流的日子過得非常充實且有意義,我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例如捷克、丹麥、美國、西班牙等。與香港人不同的是,丹麥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比較內向和害羞,但當有人與他們開始交談後,他們會變得更健談,更願意分享其故事。在接觸了來自不同國家、有着各自文化的人之後,我明白了對不同文化保持開放的心態、學會接納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在遊歷丹麥的經歷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丹麥是一個歡迎各族人民分享自己文化的國家,並鼓勵人們在社會中保持自己的獨特性,而不是強迫他們遵從丹麥的文化。丹麥不僅在言語之間流露了對外來者的尊重,在行動上也讓人感受到其包容度。

思穎站在丹麥理工大學的主樓前

思穎(第一行右一)與她的朋友在哥本哈根「新海港」進行城市定向

學生: 鄭逸杰 (日本研究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北海道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

(僅提供中文版本)

 

在北海道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除了日文以外,我主要修讀與日本和北海道相關的科目。其中一個有關北海道歷史的科目最令我興奮,因為它的考核方法是我們自選一個有關北海道的事物,然後就其過去到現在的變化作報告。我個人十分喜歡日本的鐵道,所以很自然地以其作為我的題目,這可以算是我最喜歡的考核方法吧。此外,我也選修了一個有關語言的科目,主要是關於我們如何從語言學的角度了解和比較不同的語言。這科目全以日文授課,對我而言有一定的挑戰性,可是這科目讓我有很多機會和日本同學,以至其他國籍的同學交流,可算是我十分喜歡的科目。

Joshua(右一)與其宿舍夥伴在平安夜聚會

Joshua在宗谷岬拍照留念──稚內市同時是日本及北海道最北端的地方

(僅提供中文版本)

 

在北海道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除了日文以外,我主要修讀與日本和北海道相關的科目。其中一個有關北海道歷史的科目最令我興奮,因為它的考核方法是我們自選一個有關北海道的事物,然後就其過去到現在的變化作報告。我個人十分喜歡日本的鐵道,所以很自然地以其作為我的題目,這可以算是我最喜歡的考核方法吧。此外,我也選修了一個有關語言的科目,主要是關於我們如何從語言學的角度了解和比較不同的語言。這科目全以日文授課,對我而言有一定的挑戰性,可是這科目讓我有很多機會和日本同學,以至其他國籍的同學交流,可算是我十分喜歡的科目。

逸杰(右一)與其宿舍夥伴在平安夜聚會

逸杰在宗谷岬拍照留念──稚內市同時是日本及北海道最北端的地方

 

 

學生: 許嘉琳 (中國言語及文學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蘇格蘭阿伯丁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二學期

(僅提供中文版本)

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現代藝術一課使我學會欣賞不同時期的歐洲畫作,包括浪漫主義、印象派和維多利亞時期等。以時代背景、筆法線條、當地文化等推敲作品的中心思想,理解作品就更容易。此外,教授帶領我們一眾同學到阿伯丁藝術廊進行導賞,在學習如何賞析藝術品的同時,亦溫故知新。原來,近距離觀賞畫作的筆跡以及顏料的厚度,會發現與網上觀看同一幅作品的感覺截然不同,更為真實生動和富於變化。同時,教授提醒我們一所畫廊的佈置和設計亦對作品的表述有所影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展廳的主題是「皇室珍藏」,以暗紅為牆身和地板的顏色,每幅油畫配以高雅的金色雕花畫框,燈光恰度明亮,甫進之際,帶給人一份格外的沉穩和堂皇,使參觀者置身於貴氣之中。這門課所涉獵的範疇是我前所未有的,相信以後到訪世界各地的藝術館時,我都會善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細心欣賞每一件作品。

嘉琳在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最古老的建築──國王學院拍照留念

嘉琳(右邊)與一名來自芬蘭的交流學生

 

學生: 李敏瑄 (歷史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僅提供中文版本)

說起文化體驗,不能不提的是聖尼古拉節。聖尼古拉節是每年的十二月六日,荷蘭人會從前一晚的聖尼古拉之夜開始慶祝這相當於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聖誕節的節日。他們會到街上看聖尼古拉及他的隨從黑彼得的巡遊活動,亦會有大型宴會慶典,更會有派送禮物給小朋友的傳統。在這之前我從不知道原來聖尼古拉就是聖誕老人的原型!除了這歡樂場面令我大開眼界外,在我和一個當地朋友的對談中也了解到,原來這項傳統在近年一直備受爭議。傳說中黑彼得是摩爾人,傳統上扮演他的人總會以塗黑臉面的形象出現,而這外型設定與十八世紀的非洲黑奴買賣歷史很有關係。這活動涉及的種族歧視問題在荷蘭引起很大爭議和迴響,我乍聽之下也感覺到這位朋友不太熱衷於這項傳統活動,大抵是他們比較願意接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而不希望再流傳這種帶有歧視成份的活動。

最後一日教學日站在伊拉斯姆大學入口的敏瑄

 

學生: 毛彦淇 (風險管理科學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多倫多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多倫多大學每週都會舉辦幾次冥想活動,稱為「正念時刻」。我一直對冥想很感興趣,但以前從未體驗過,因為中大的冥想課程是用粵語進行的,而且需要事先登記。而在多倫多大學,學生不需要事先登記,只要有空就可以隨時參加每週的冥想課程。活動通常為時一小時,導師領導我們用多種方法進行冥想。透過專注於我們的呼吸和擁抱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一切,活動為我帶來了平靜和安寧的內心,讓我不再焦慮或抑鬱,從而提高了我的專注力。

彦淇(右二)為來自韓國及日本的交流學生煮晚餐

彦淇在學期結束後前往班夫國家公園旅遊

 

學生: 伍穎曦 (生物醫學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英國里茲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我在里茲大學選讀心理學,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門學科。我選修了一些關於心理障礙和記憶的課程,對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我非常享受在里茲大學的學習氛圍,因為學生都非常自律,並會積極在課堂上表達他們的觀點。除了心理學,我還選修了另一個關於傳統酒精飲品的學科。在課堂上,我瞭解到啤酒和葡萄酒等酒精飲料的歷史、生產工藝以及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此外,我更獲得了設計及釀製專屬自己的啤酒的珍貴機會。

穎曦在酒精飲料課堂上釀製的啤酒

穎曦與其室友的聖誕晚餐

 

學生: 伍穎曦 (生物醫學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英國里茲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我在里茲大學選讀心理學,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門學科。我選修了一些關於心理障礙和記憶的課程,對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我非常享受在里茲大學的學習氛圍,因為學生都非常自律,並會積極在課堂上表達他們的觀點。除了心理學,我還選修了另一個關於傳統酒精飲品的學科。在課堂上,我瞭解到啤酒和葡萄酒等酒精飲料的歷史、生產工藝以及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此外,我更獲得了設計及釀製專屬自己的啤酒的珍貴機會。

 

穎曦在酒精飲料課堂上釀製的啤酒

穎曦與其室友的聖誕晚餐

 

學生: 蘇裕晉 (計量金融學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澳洲蒙納許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當我的同學看到我自己包餃子時,他們都很驚訝,因為他們一直以為中國的餃子都是機器包的,所以他們提議我們在考試後開一個餃子派對,讓我藉此機會教他們包餃子。為了照顧一位素食主義的同學,我們買了不同的材料以做不同種類的餃子,我們做了豬肉白菜餃子和生菜胡蘿蔔餃子。除了包餃子的方法,我還向他們介紹了中式調味料,如白胡椒和蠔油。我們嘗試了不同的包餃子和煮餃子的方法,如蒸、煎和煮。為了報答我,我的室友們也做了他們家鄉的菜式讓我品嚐,例如美國的芝士通心粉。

裕晉與其室友在蒙納許冬季法雷爾舞會──一個供法雷爾學院學生參加的年度舞會

裕晉與其室友參加彩色跑──一個墨爾本的年度文化盛事

 

學生: 王亦佳 (專業會計學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美國埃默里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二學期

埃默里大學的「杜力週」活動非常精彩。作為埃默里大學的傳統,「杜力週」是埃默里大學一年一度的校園精神慶祝活動。「杜力」是埃默里大學非官方的骷髏吉祥物的名字,它會在這特別的一週內四處出現。通常它會選擇突然拜訪一些課堂,並向教授們提出一些刁鑽的問題,接下來便是該週最令人期待的部分。因為如果教授不能正確回答它的問題,就必須馬上下課。在疫情籠罩下,所有的課程都改為線上進行,「杜力週」也轉為線上模式進行。杜力沒有在實體教室裡出現,而是進入了隨機挑選的線上課堂。在電腦螢幕上看到一個可愛的骷髏,感覺相當有趣。

亦佳(左邊)與其好友在可口可樂世界

亦佳在亞特蘭大市中心

 

學生: 楊思源 (翻譯學系四年級)
接收院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交流學年: 2019-2020年第一學期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Penn) 的空閒時間,我加入了賓大拉丁舞蹈學會。學習舞蹈一直是我的夢想,但很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直到我在賓大看到了這個舞蹈學會。因此,我加入了這個舞蹈學會,從零開始學習拉丁舞和交際舞,並在隊友的鼓勵下參加了交際舞比賽。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舞蹈相關的運動,但已經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參加比賽就讓我從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我們盛裝打扮、化妝、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一起跳舞。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熱愛音樂和舞蹈。我還學會了一種新的語言,即舞蹈的肢體語言。這種語言的神奇之處在於,即使你一言不發,你的舞伴也能根據你的肢體語言發出的信號,知道你下一秒要做什麼。在音樂中,我們可以忘記一切,只需要移動、轉身和旋轉。

思源(左一)與其好友參加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迎新活動──於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舉辦的羅馬長袍聚會

2019年時在普林斯頓交際舞比賽的思源及其舞伴

 

學生: 白舒皓 (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第二學期

在巴黎高等商學院交流期間,我選修了許多課程,包括Python商業分析、國際市場行銷、戰略管理、公司財務等。這些課程不僅擴闊了我的學術知識量,還為我提供了適用於現實世界的多元化視角和實用技能。巴黎高等商學院強調互動和合作式學習體驗,讓我能夠發展新技能以適應不同的學術期望。例如,我最喜歡的課程是Python商業分析。該課程涵蓋了詳細的 Python 程式編寫、資料搜集、網路搜索和情感分析課程。課程還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演講嘉賓,為課程增添了貼近現實的觀點,並為商業分析如何應用於不同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舒皓在巴黎高等商學院的學習中心

 

學生: 符嘉茵 (日本研究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東京外國語大學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

我到訪的東京外國語大學(東外大)是日本唯一一所國立外國語大學,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外國語文、語言學、人文社會科學等,旨在培養日本外交、文學、政治、教育等領域的國際性人才。我選擇東外大的一大原因是希望更加系統地學習日文:東外大不僅在外語教學方面表現出色,其日語教育也是數一數二。如果要問我最難忘的活動,那一定是我參加的「競技啦啦隊工作坊」。當天參加的女生只有我一人,而女生的練習以舞蹈為主,所以當時所有女成員都圍著我,個個都元氣滿滿,熱情耐心地教我舞蹈動作。有幾個中文主修的女生也用中文對我喊「加油」,其他人也學著喊,讓我非常感動。

嘉茵(在上方)與其隊友在啦啦隊工作坊

 

學生: 高飛宇 (計量金融學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密西根大學史蒂芬羅斯商學院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第二學期

在交流期間我積極參與了密西根大學創新投資社團。在這個社團中,我與美國學生一起探討和研究市場行情,並分享彼此對行業的洞見和觀點。這個經歷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創新和投資領域,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標。期間最難忘的經驗是參加當地教會的志願者活動,幫助那些需要教育的兒童。這次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地文化和人們的熱心與樂於助人。他們向我展示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我也逐漸被這種精神所感染,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飛宇(左方)在密西根大學創新投資社團匯報

 

學生: 黎曜彰 (分子生物學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丹麥奧胡斯大學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第一學期

在丹麥學習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經歷,這主要是因為丹麥的文化非常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丹麥的大學也被這種文化感染。丹麥的大學包容度很高,這使得學生可以兼顧學業和其他工作,如兼職工作或家庭責任。此外,丹麥的大學通常非常重視團隊合作,有效鼓勵學生互相幫忙,減輕工作量和壓力。

剛抵丹麥時,我還在處理簽證和入境問題,令我在陌生的環境中倍感壓力。儘管困難重重,但我發現大學提供的支援服務,及當地的好友都熱心幫助我處理這些難關。過程中學校為處理了我需要辦妥的簽證和許可證法律,減輕了我身處異國的擔憂。

曜彰(右方)在丹麥奧爾堡的一條街道上

曜彰與朋友在一位丹麥人的家共享晚餐

 

學生: 劉君豪 (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年級)
接收院校: 墨爾本大學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第二學期

除了在澳洲墨爾本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外,我的交流經驗因為參加各種活動而變得更加豐富。出席社交場合讓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校友和同學互動。這些互動擴大了我的專業人際網路,並讓我能夠更透徹地分析當地商業環境。參加創業訓練營是另一個重要的經驗。我需要與一群同學合作開發一個企業構思,並推介予潛在投資者。這個訓練營乃是一個實用的學習途徑,讓我磨練了創業技能,深入瞭解創業所面臨的挑戰。其中有關市場行銷、金融和合法對價的研討會尤其具啟發性。

 

在聖基達節的君豪

君豪(右二)在一固投資小組個案研究中匯報

在聖基達節的君豪

 

學生: 梁鈞傑 (心理學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英國杜倫大學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

 

我最喜歡的課堂是犯罪心理學,我學到了其他懲罰囚犯和改過自新的方法,例如社區服務、復和公義和心理健康支援。這些方法採取比懲罰更全面和以人為本的取向,而不是簡單地把人關起來。犯罪心理學是一門讓我大開眼界的課程,它打破了我對英國監獄系統的成見,原來他們更強調預防措施和改過自新的必要性。我很高興有機會學習這科,讓我了解到刑事司法系統的複雜性。

在英國杜倫大學當交流生期間,我有幸參加了許多學生活動,讓我發現當地文化的瑰麗與豐碩。城市定向是我參加過其中一個最精彩的活動,因為它讓我得以四處探索城市,深入了解城市的歷史和地標。我們根據線索到達城市周圍的各個地點。當我們一起探索城市和完成任務時,我和其他交流生建立了深厚的凝聚力。

在大學中的鈞傑(左方)與其朋友

鈞傑在班堡城堡外圍

 

學生: 黃澤添 (理論物理精研學系三年級)
接收院校: 瑞典隆德大學
交流學年: 2022-2023年第二學期

隆德大學的每個學生都會加入十三個學生組織的其中一個,每個組織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學生酒吧和俱樂部、自助午餐等等。我是 Västgöta 團體的一員,在這五個月內參加了很多活動,例如學生酒吧、卡拉 OK 之夜、都市之夜俱樂部等等。這些活動都很精彩,讓學生們有機會放鬆並從繃緊的學習中稍作喘息。除此之外,我參加過最難忘的活動是由交換生活動組織的芬蘭拉普蘭之旅。在三月上旬,我們從隆德搭了23小時的巴士前往拉普蘭。不出所料,旅途非常艱辛,然而最後苦盡甘來。我們踏上了北極圈內芬蘭北部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冬季仙境。這裡的景色是我從未幻想過的。天空和大地都被白雪覆蓋,在陽光的沐浴下閃閃發光。我們在那裡進行了許多驚險刺激的活動,例如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哈士奇雪橇等等。

澤添(左方)在瑞典最南端觀賞野生海豹

澤添與其朋友在拉普蘭的冰湖上

Student: Wilbert SOEHARDI (Year 3, Data Science and Policy Studies)
Host Institution: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Exchange Period: Term 1, 2024–25

Beyond academics, I engaged in a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at enriched my exchange experience. I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s Indonesian Student Association Club, where I was able to hang out and make events with Indonesians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One notable event was during Halloween when we hosted a party for the UniMelb’s Indonesian students in a bar that was beside the Parkville campus.

Additionally, I volunteered with a local church called Planetshakers, a vibrant community known for its dynamic outreach programs. I participated in their community service initiatives, including a food drive for local families in need. One memorable afternoon, I helped distribute care packages in a Melbourne suburb, chatting with residents about their lives and challenges. The experience was humbling, reminding me of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back. Planetshakers also hosted a weekend camp in the Yarra Valley, where I joined other volunteers for team-building activities, worship sessions, and late-night bonfire conversations. The camp fostered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allowed me to form deep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who shared my passion for service and faith.

Wilbert had a drip trip to visit Ballarat with friends.

Wilbert (second left in second row) joined the Plantshakers Uni Camp in the Yarra Valley.

Student: WONG Shiu Hei (Year 4, Insurance, Financial and Actuarial Analysis)
Host Institution: Tampere University, Finland
Exchange Period: Term 2, 2024–25

Tampere University is a top-tier public university in Tampere, Finland. One thing that is worth mentioning about this university is that it was founded in 2019,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wo smaller public universities in the city. This makes TAU one of the young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even younger than HKUST. The major reason for me to choose TAU is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s mentioned, TAU is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while Finland is famous for its “happiness” and “low-pressure” lifestyle and education atmosphere, and that is something I am willing to experience. Therefore, I chose to study at TAU.

Shiu Hei (left) watched the aurora with friends in Finland.

Shiu Hei (left) celebrated the Wappu (Labor Day) in a party with friends.

Student: Patitta WISITTIGARS (Year 3, Laws)
Host Institution: Maastricht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Exchange Period: Term 2, 2024–25

A cultural trait I observe from the Dutch is they really enjoy their time outdoors. I always see people in parks and on the terraces walking with their dogs and enjoying the sun. This was not usual in Bangkok or Hong Kong and I really admire it. It taught me that happiness can be found in small everyday moments, and we can and should slow down in order to enjoy life and the world around us more. Another cultural trait I admired was their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 I have met many students who balance part time work and studying and it is the norm here to do this. I found it very admirable as I was not used to this in Bangkok or Hong Ko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I am always greeted when I enter shops and I became comfortable making small conversations with strangers. These subtle aspects of daily life left a very strong impression on me and helped me rethink the values I want to prioritise with my own life going forward.

Patitta visited the Keukenhof Tulip fields in the Netherlands.

Patitta (third from right) shared some Thai and Hong Kong food in the potluck lunch organized by a student in university.

College Office
G/F, CW Chu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SAR

電話:(852) 3943 1801

傳真:(852) 3943 1802